[1] |
高聪聪1、2, 倪军1、3, 陈茂盛1、2, 徐增富1. 能源植物小桐子赤霉素合成代谢及信号转导相关基因的鉴定及序列分析[J]. Plant Diversity, 2015, 37(2): 157-167. |
[2] |
王华芳1、2, 杨石建3, 张教林1. 热带木质藤本的根压及其与系统发育和环境的关系[J]. Plant Diversity, 2015, 37(06): 751-759. |
[3] |
姜紫薇, 刘保东, 成晓, 李晓东. 濒危孑遗蕨类植物云贵水韭的胚胎发育[J]. Plant Diversity, 2015, 37(05): 531-536. |
[4] |
杨汉奇, 李德铢. 中国竹亚科空竹属的整理[J]. Plant Diversity, 2015, 37(05): 546-550. |
[5] |
杜钦, 韦文猛, 米东清. 京族民俗文化中的红树林民族植物学[J]. Plant Diversity, 2015, 37(05): 647-654. |
[6] |
薛鹏, 文彬. 脱水速率对非洲柚种子脱水耐性的影响[J]. Plant Diversity, 2015, 37(03): 293-300. |
[7] |
郁文彬, 王红, 李德铢. Franchet 1891年发表的十六种植物名称的模式指定[J]. Plant Diversity, 2014, 36(05): 590-594. |
[8] |
李春, 李云驹, Mortimer Peter E., 许建初. 昆阳磷矿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和细菌群落的影响[J]. Plant Diversity, 2014, 36(04): 514-522. |
[9] |
卢萍, 高利霞, 金凤, 恩和巴雅尔. 基于psbAtrnH序列的十种棘豆属植物分子系统学研究[J]. Plant Diversity, 2014, 36(03): 279-284. |
[10] |
刘德团, 曹军, 许琨. 杨树和葡萄UBX蛋白质家族分析[J]. Plant Diversity, 2014, 36(03): 349-357. |
[11] |
莫新春. 禾草模式植物二穗短柄草的研究进展[J]. Plant Diversity, 2014, 36(02): 197-207. |
[12] |
方伟, 刘恩德. 植物物种、模式产地种群调查与iFlora[J]. Plant Diversity, 2013, 35(6): 682-686. |
[13] |
罗亚皇1、2、3、4, 刘杰1, 高连明1**, 李德铢1、2. DNA条形码在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与展望[J]. Plant Diversity, 2013, 35(6): 761-768. |
[14] |
杜燕, 张挺, 蔡杰, 杨湘云. iFlora中的种子形态学信息[J]. Plant Diversity, 2013, 35(6): 774-778. |
[15] |
宋娟1、2, 陈茂盛1、2, 李家龙1、3, 牛龙见1、3, 徐增富1. 土施多效唑对小桐子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影响[J]. Plant Diversity, 2013, 35(2): 173-179. |